首頁>>>行業(yè)應用>>>電信     [相關廠商信息]

發(fā)表評論分享按鈕

《個人信息保護法》拖延8年 逾九成公眾盼出臺

2011/12/01

  今年7月,工信部發(fā)布的《互聯(lián)網(wǎng)信息服務管理規(guī)定(征求意見稿)》明確規(guī)定,未經(jīng)用戶同意,互聯(lián)網(wǎng)信息服務提供者不得收集與用戶相關、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用戶身份的信息。

  自從在一家房屋中介公司留了手機號,北京的劉業(yè)(化名)就不斷接到各種關于租房、賣房的電話和短信。“有時我正在開會,就有電話打過來。不接吧,怕耽誤正事;接了吧,大多是中介的騷擾電話。這樣反反復復,我都有點兒神經(jīng)衰弱了!

  近年來,個人信息遭泄露的事件頻頻發(fā)生,給許多人的生活造成嚴重困擾。近期,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(wǎng)和新浪網(wǎng),對1958人進行的在線調查顯示,86.5%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的個人信息曾遭泄露,49.8%的人抱怨信息遭泄露已嚴重影響自己的生活。

  是誰泄露了民眾的個人信息

  劉業(yè)已多次因個人信息遭泄露受到騷擾。去年7月,他幾乎每天都能接到某保險公司的推銷電話,最后他不得不警告對方,要再打來就報警,對方才作罷!半娫捦其N員的語速非常快,只要一接電話就說個沒完。掛了電話,他們會過段時間,換個號碼再打過來。我問他們怎么知道我的電話號碼,對方說是按手機號段隨機撥打的。但如果是隨機撥打,他們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呢?”

  家住山東省菏澤市的馬先生也深有同感。不久前,他注冊成立了一家小公司,之后他就不斷接到各種電話,賣書的、企業(yè)推廣的、員工培訓的,甚至還有很多要求匯款的騙子。由于不方便更換已經(jīng)使用多年的號碼,對于這些騷擾,他也無可奈何。

  公眾的哪些個人信息最容易遭到泄露?調查顯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“電話號碼”(88.4%)、“姓名、性別、年齡等個人基本信息” (74.6%)和“家庭住址”(38.1%)。其他還有:職業(yè)和單位信息(38.0%)、身份證號(30.9%)、教育背景(15.7%)等。

  調查還發(fā)現(xiàn),受訪者認為最有可能泄露個人信息的機構是“電信部門”(49.5%),然后是“需要注冊個人信息的網(wǎng)站”(45.2%)。其他還包括“銀行”(39.8%)、保險公司(37.0%)、房屋中介(28.8%)、掌握公民個人信息的政府部門(24.9%)、教育部門(24.3%)、市場調查公司(21.8%)、房地產公司(20.0%)等。

  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憲法行政法研究室主任周漢華認為,在現(xiàn)代社會,信息即利益。匯聚在一起的個人信息,能幫助商家預測消費者的消費習慣,向消費者推銷商品,給商家?guī)碇苯咏?jīng)濟收益。所以,就有人打個人信息的歪主意,通過各種渠道搜集、販賣個人信息,從中牟利。

  為何七成受訪者個人信息遭泄露后忍氣吞聲

  早在2009年,《刑法修正案(七)》中就明確規(guī)定,國家機關或者金融、電信、交通、教育、醫(yī)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,違反國家規(guī)定,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,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,情節(jié)嚴重的,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處或者單處罰金。

  既然《刑法》早已將泄露個人信息入罪,為何泄露信息的行為仍得不到有效遏制?在周漢華看來,這是由于我國當前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機制還很不完善。我們目前只是頂端《刑法》有規(guī)定,卻嚴重缺少一般性法律、行政執(zhí)法體系等末端制度設計。

  “從民事訴訟的角度來看,一般人很難知道自己的信息在什么時間、什么地點、以什么方式、被誰泄露,所以想要起訴他人泄露自己個人信息的成本非常高,大多數(shù)人只能忍氣吞聲。”周漢華說。

  “當前對個人信息保護的法理錯了,所以才導致泄露個人信息行為很難杜絕。”北京師范大學亞太網(wǎng)絡研究中心主任劉德良教授指出,當前法律實踐中一般將泄露個人信息視為侵犯隱私權的行為。按照目前的法律規(guī)定,侵犯個人隱私權應承擔的責任多為停止侵害、消除影響,而獲得精神損害賠償?shù)淖C明難度非常大。這樣一來,由于受害者訴訟成本過高,也缺少法律援助,所以就算贏了官司,也很難得到適當賠償。這等于是從另一個角度鼓勵了泄露個人信息的侵權行為。

  調查中,73.0%的受訪者在遇到個人信息遭泄露后,只能選擇忍了,17.6%的人會要求相關網(wǎng)站刪除自己的信息,15.6%的人會查詢誰是泄露者,10.4%的人會去舉報,6.0%的人表示無所謂。

  《個人信息保護法》的出臺已拖了8年

  一名民意中國網(wǎng)網(wǎng)友說,由于個人信息遭泄露帶來的損害較小,所以人們一般不會專門花時間去維權。許多無良商家正是利用了大家的這一心理,大肆侵害公眾個人信息,并逃脫懲罰。

  在這種惡劣環(huán)境下,公眾對保護個人信息的法律需求極為迫切。此次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94.5%的受訪者表示希望《個人信息保護法》盡快出臺。

  事實上,相關立法工作早已啟動,但隨后遭遇波折。周漢華介紹說,早在2003年,國務院信息辦就委托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個人數(shù)據(jù)保護法研究課題組,承擔《個人數(shù)據(jù)保護法》的研究課題,并草擬了一份專家建議稿。2005年,近8萬字的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(專家建議稿)及立法研究報告》完成。但時至今日,這部法律仍未出臺。

  周漢華說,立法進展緩慢,與當前“部門拼盤制”的立法模式有很大關系。立法一般情況下需要由行使相關職權的國家部委來推動。但事實上,限于能力和精力,一個國家部委通常只能推動一部法律出臺,不可能同時顧及多部法律。

  他說,200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前,《個人信息保護法》與國務院信息辦的職權相關,但在2008年以后,國務院信息辦并入了工業(yè)和信息化部。對于后者而言,和其職權相關的另一項重要法律——《電信法》至今仍未出臺,《個人信息保護法》的立法進程也就只能推后了。

  “面對個人信息遭泄露行為日漸猖獗的形勢,相關部門應盡快摒棄部門利益的觀念,站在保護公眾利益的角度,加快《個人信息保護法》的出臺!敝軡h華說。

中國青年報



相關閱讀:
北京擬在數(shù)字內容服務等領域設4只創(chuàng)業(yè)投資基金 2011-12-01
Sytel敦促英國公司終止不良的外呼撥號做法 2011-11-29
印度新電信草案公布 或將推進其攜號轉網(wǎng)服務 2011-11-15
據(jù)稱三網(wǎng)融合第二批試點將包括多數(shù)省會城市 2011-11-11
物聯(lián)網(wǎng)“十二五”規(guī)劃鎖定七項任務 2011-11-08

熱點專題:  政策法規(guī)
分類信息:  政策法規(guī)_與_電信